書籍基本資料介紹

【書名】:與成功有約: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
【原文作者】:Stephen R. Covey
【出版社】:天下文化
【譯者】:顧淑馨

《與成功有約》教會了我甚麼?

這是一本可以應用在個人、家庭、學校、企業、社會、國家等等層面的好書,當中不乏許多案例和實作,精煉了作者一生的經驗與智慧,多國元首和高階經理人都深受這本書的啟發,甚至納入學校教育體制。
從中了解個人「思維」改變,牽動的是「行為」的改變,最後帶入整個「影響圈」,連周圍的環境都跟著改變,是一本解析完整的循環習慣,徹底改變人生。

核心觀念

與成功有約

與成功有約

上圖是一個習慣的循環,「依賴期」著重在「你」,「獨立期」著重在「我」,「互賴期」著重在「我們」,由個人的提升,慢慢的擴大到團體環境,最後由「不斷更新」來支撐前面六個習慣。

習慣一 : 積極主動

一個造就個人的「思維」和「行為」決定論分為三種 : 基因決定論 ( 祖先 )、心理決定論 ( 父母 )、環境決定論 ( 環境 ),但這三種決定論的共同特點,都是把責任歸咎在「外部因素」,史蒂芬・柯維為 ( 作者 ) 認為積極主動的人可以透過「選擇」,創造自己決定的人生。

「思維」決定「行動」,「行動」決定「習慣」,「習慣」決定「品德」,「品德」決定「命運」,所以往往思維是一切的起點,也是改寫命運的重要因素。

人生中可以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思維,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,承認自己的無知,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,反求諸己,由內而外的思維,想改變他人,必先改變自己,從知識、技巧與意願三方面努力,突破舊有思維的束縛,藉著自覺意識,我們可以客觀檢討,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,也就是我們的,自我思維模式;如果無法改變思維結構,永遠無法改變現實,很難進步。

作者提到「關注圈」和「影響圈」分別是甚麼呢?
健康、家庭、事業、經濟都可以歸入「關注圈」,其中有些是個人可以掌握、控制,就形成「影響圈」,對周遭事物關注圈大小,以及發揮影響力的意志強弱,可以判定他的態度是否積極。
主動積極的人注重於「影響圈」,腳踏實地把心力投入自己能有所作為的領域,逐漸擴大「影響圈」;反之,受制於「關注圈」,受制於環境等等因素,無法改變狀況而擔憂,開始怨天尤人,這種感覺會一天比一天強烈,因為無法跳脫,所以導致負面無限循環。

我們不必擔憂外在條件,只要反求諸己,就足以化阻力為助力,如果只希望外在環境改變,來達成個人願望,就會像是任人擺布一樣,正確做法應該先改變個人氣質,更充實、勤奮、更具創意、更能合作,再去影響環境。

作者說明「轉念」的部分 : 我們常常陷入受害者思維,我們是主動的,是自己人生創造力來源,也有選擇自由,透過「成長型思維」,投入和努力可以進步並且改變
轉型人的概念中體會,這種人會遏止自己這一代的負面傾向、習慣和過往的模式,傳達給家人、朋友、同事更正面的模式和傾向。

我們可以利用人類的四個天賦 :
自覺 ( 能夠跳脫自我,去觀察自身好惡 )
良知 ( 能分辨是非對錯 )
想像力 ( 能夠預見新的可能性 )
獨立意志 ( 摒除所有其他影響力去行事 )

阻止那些跨世代的不好習慣,繼續傳承下去,如果你是轉型人,連結過去和未來,你自己的改變,就可以影響後代許多人。
積極主動歸根只有兩點 : 「為自己人生負責」和「主動出擊」
小羅斯福總統夫人愛蓮娜.羅斯福曾說 :「除非你同意,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你。
聖雄甘地的話來說:「若非拱手讓人,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們的自尊。
任何人都奪不走我們的人生,唯有自己才能改寫自己的命運,在逆境往往能激發思維轉移,以全新觀點去看人與事,並且審視自己與生命的意義,所以逆境在我認為是人生中的養份,也是成長的動力。

習慣二 : 以終為始

在自己的追悼會上,你希望大家怎麼描述你? 聽到甚麼評語?
你是一個稱職的另一半嗎? 稱職的父母? 稱職的子女?
你希望能給他們帶來甚麼影響?

想像出人生的終點,就像是蓋房子一樣,我們需要一份設計圖,依據這個設計圖來去逐步建造,所以作者建議寫下你「生命的憲法」,確立「生命的憲法」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認定自己的「人生哲學」或是「基本信念」,宣言中應該包括「自我期許」和「基本價值觀」,內容往往因人而異。

史蒂芬・柯維舉例他的朋友寫下 :「家庭第一、宗教信仰、堅守誠信、不妄下斷語、誠懇但立場堅定、有備無患、態度積極保持幽默、不要怕犯錯、幫助他人成功、多請教別人。」

確立人生使命是一切思想觀念的根本,也是安全感、人生方向,更是智慧與力量的泉源。原則在遭遇逆境時,可以幫你披荊斬棘;順境則不迷失方向,原則使人冷靜發揮智慧,正確判斷,讓我們不為外力所動,勇往直前。以原則為生活重心的人,見解不同凡響,思想行為也自成一格,由於擁有堅實的內在,所以獲得高度安全感、人生方向、智慧與力量,讓這樣的人能夠享有主動積極而充實的一生。

人生就像爬梯子,你努力攀爬梯子,可是你不會想達到最高階時,才發現梯子靠的牆不對,所以越早寫出自己的生命憲法,或許是最佳的作法。

習慣三 : 要事第一

史蒂芬・柯維列認為成功的關鍵唯有「要事第一」,因此歸納出四個象限:
「重要緊急」 : 例如有時限壓力的事情。
「重要不緊急」 : 例如規劃長程目標、建立人際關係。
「不重要緊急」 : 例如某些會議、電話、臨時拜訪的人。
「不重要不緊急」 : 例如滑手機看純娛樂性質的影片。

「要事第一」必須身體力行,史蒂芬・柯維的計畫如下 :
「確定角色」 : 未來一周你所要扮演的角色。
「選擇目標」 : 未來一周,以確定的角色,所要達的重要成果列入目標,務必要有「重要但不緊急」的事情。
「安排進度」 : 安排一周以來的行程。
「逐日調整」 : 早晨依照安排,執行規劃好的行程,如有突發狀況可以微調應變。

作者認為有效管理是「要事第一」的管理,由領導力決定重點後,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,以免被感覺、情緒或是衝動所左右。
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,是時間管理的精隨所在,重要性與目標有關,凡有價值、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就是要事。
管理是分析、推理、規劃、應用等左腦擅長活動,作者格言是 :「 左腦管理、右腦領導 」( 左腦主司邏輯思考、語言能力、處理文字、重局部與分析;右腦執掌創造和直覺、善於圖像、重整體與整合 )。
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所以用這四個象限來歸納,或許會撇除許多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,讓人生價值極大化,不只自己受惠,周圍的人也受益。

習慣四 : 雙贏思維

透過雙贏才能達到利人利己,雙贏不是人際技巧,而是做人處事的整體思維,以誠實正直、成熟及富足心態為基礎,發展出高度信任的關係,顯現在高效而且明顯的管理期望,並達到效果,只要有一方開始從雙贏角度去思維,雙方都會是贏家。

高度的勇氣和關懷,是利人利己的基本特質,也是成熟後能達到的平衡狀態。具備這個特質的人,懂得傾聽、同理他人,也具備挺身而出的勇氣,不仿抬頭看看周遭的人發生甚麼事情,讓疫情時代多一分關懷,也會有更多溫暖。作者認為情緒上的成熟是最到位、最簡潔、最實際又最深入的定義 :「有勇氣表達自己情感和信念,又能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」。

富足的心態源自厚實的個人價值觀和安全感,由於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,人人得以分享,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、共財勢,從而開啟無限可能性,充分發揮創造力,並提供寬廣的選擇空間,不要害怕別人奪取了甚麼,而是自己透過不斷進步,能奉獻的也就更多,施比受更有福。

要達成互利境界,必須具足勇氣和與人為善胸襟,培養這方面修養,少不了要過人見地,主動積極的精神,並且以安全感、人生方向、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。
增進人際關係不可或缺的信賴,也就是他人與你相處時的一份安全感,能夠增加感情帳戶存款 : 禮貌、誠實、仁慈與信用。

人際關係思維可歸納成六大類:
利人利己 (贏 / 贏 )。
損人利己 ( 贏 / 輸 )。
損己利人 (輸 / 贏 )。
兩敗俱傷 ( 輸 / 輸 )。
獨善其身 ( 贏 )。
好聚好散 ( 無交易 )。

由此可見,利人利己就能創造雙贏。

習慣五 : 知彼解己

「聆聽」與「溝通」,想要有效交流發揮影響力,第一步就得了解對方,取得信賴,若能培養同理心的傾聽技巧,以品格贏得信賴,以充實的情感帳戶為本,有效的人際溝通便能水到渠成。

聆聽也有層次之分,層次最低的是聽而不聞,如同耳邊風;其次是虛應故事,略有反應,其實心不在焉;第三是選擇性的聽,只聽和自己口味的;第四是專注傾聽,每句話或許都進入大腦,但是否聽出了真意,值得懷疑;層次最高,同理心的傾聽,一般人很少辦的到。

作者有舉例一些職業,說明聆聽是多麼重要 : 醫生開藥一定要先問有甚麼藥物過敏、業務員先了解客戶狀況,才能知道合適客戶的商品、老師教學前也要先了解學生程度,產品設計師設計前,也要先市場調查。平庸的業務員推銷產品;傑出的業務員解決問題,這不管在任何職業都十分受用的觀念,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做一件事情【解決問題】,無論是建立在生理、生活、生命的任何層次。

肚子餓了,透過吃、喝,解決生理問題。
沒有錢了,透過專業技能賺錢,解決生活問題。
生命苦了,透過行善利他,解決生命問題 ( 透過佛學,我才了解每個人終其一生,都在追求離苦得樂 )。

作者特別提到,千萬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投射,以為我是在做為他好的事情,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? 有可能是想透過他,實現我未完成的願望。正確的判斷必須以瞭解為基礎,遽下斷語只會掩蓋真相。

希望達到有效溝通,影響他人,包括 : 伴侶、孩子、鄰居、老闆、同事以及朋友,全都需要從理解對方開始,能否真正發揮影響力的關鍵,唯有雙方坦承相對,彼此理解對方的狀況和感受,才可能尋求共識;否則,可能一方說的都言之成理,但另一方卻覺得隔靴搔癢,無動於衷。

習慣六 : 統合綜效

統合綜效的溝通,是指敞開胸懷,接納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,同時貢獻一己淺見,重視不同個體的心理、情緒與智能,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不同世界。
自以為是的人總以為自己最客觀,別人都失之褊狹,其實這才是畫地自限;反之虛懷若谷的人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,樂於與他人交往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和見解,重視不同意見,因而增廣見聞,正所謂 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」

你可以忽視外在的侮蔑,拒絕接收負面能量,找出對方優點並加以利用,強化自己的見解,擴展自己的視野,可以在互賴狀況中,鼓起勇氣,開放心胸,表達意見與感受,而你的態度也能鼓勵他人保持敞開。

雙贏的動機、同理心的溝通技巧以及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,不僅能破解阻力,甚至能化為助力,下次與人衝突時或是意見相左,設法了解對方立場背景,是否有甚麼顧慮,請以富創意、互惠的方式,消解這些顧慮,找出第三選擇的關鍵基石,在於放下自我,承認你需要所有參與者集思廣益,找出最佳解決之道,一定要學會彼此溝通,腦力激盪,充分討論問題,激發創意重視討論中的分歧點。

統合綜效五步驟 :
確定所面對的問題和機會。
設法了解別人想法。
設法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。
創造新選項、新構想的腦力激盪。
找出最佳解決方案。

習慣七 : 不斷更新

不斷更新就是讓前六個習慣順利運作
「生理」: 運動、營養、壓力管理,運動培養毅力。
「心智」: 閱讀、想像、計畫、寫作,月讀一書開始,寫作砥礪自我,寫下個人心得、經歷、思想,可以釐清思路,增進思考。
「靈性」: 學習、靜思、確立堅持價值觀。
「社會情感」: 服務、知彼解己、統合綜效、內在安全感,堅守原則,肯定自己,與人為善,相信人生不是只有輸和贏兩種選擇,還有雙贏的第三種選擇,燃燒自己照亮別人,把工作當作是奉獻,在平凡職業也會不同凡響。

四個面向不斷更新,能增進個人產能,累積其他休養,人生最值得投資,就是磨練自己。

七個習慣重點整理

「主動積極」

  • 根據原則和所期望的結果做出反應
  • 使用主動積極語言
  • 專注影響圈
  • 成為轉型人

「以終為始」

  • 行動之前先確認預期解果
  • 創造個人使命宣言,並以他為人生藍圖

「要事第一」

  • 專注最優先的要事
  • 排除不重要的事情
  • 進行每周計畫
  • 真誠抉擇當下
  • 與他人建立情感帳戶

「雙贏思維」

  • 保有富足心態
  • 平衡勇氣與體諒
  • 將他人的贏視為自己的贏
  • 建立雙贏協議

「知彼解己」

  • 練習同理心傾聽
  • 以尊重的態度尋求別人的理解

「統效綜合」

  • 珍視差異
  • 尋求第三種選擇

「不斷更新」

  • 每日實現個人成功
  • 平衡產出和產能

結語

想改變人生,就改變行為,想做出重大改變,就改變思維,改變思維最好方式,就是改變角色,當你改變了角色,有了新的責任,看待事情角度不同,自然而然思維改變,就能最出更好的行為。

這段有點饒舌,但是透過學習佛學,我的觀點是透過學習不斷成長,但這一切的關鍵是先得到「正確的觀念」,成長的路上不斷的修正,由自我檢討開始,慢慢地能看到更細微的層面,自己的內心是驅動外在行為的鑰匙,當你能夠真正看見內微小的起伏,就能改變命運。

《了凡四訓》給我的啟示是,人的命運是可以透過自己去扭轉,就算算命師預言你何時會離世,難道就會坐以待斃嗎? 或許會去改變自己命運,但如果無法改變,可以讓剩下的日子更充實,把握和愛你的人度過剩下來的日子,人終究會離開這世界,無常是不可預知的,但可以選擇的是,你想要怎麼去撰寫你所想要的人生。

人們最終追求的是離苦得樂,或許感受到生活很苦,但是千萬不要放棄,不要忘記「善良」、「感恩」、「利他」,這三件事情會讓你感受到富足,唯有知足的人才能感受到快樂,才知道自己擁有甚麼,會有扭轉的一天,只要你相信和祈求,黎明一定會到來,獻給每位正在改變自己的人。

感謝您的閱讀,只需三步驟,【免費】拍手,支持【水日常】繼續創作。
  1. 點擊下面【綠色的拍手按鈕】
  2. 登入可用 Google / Facebook / Twitter / Apple ID / Matters
  3. 拍手 5 下 👏👏👏👏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