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

有一位小業同學,看到老師沿著河邊散步,就湊過去跟著老師旁邊,然後走著走著,就開始抱怨學校其他同學。

這時候,老師說 :「小業同學,請在這邊等我一下。」

老師回到廚房拿了兩包鹽,和一個中午喝湯的碗,再次回到了河川旁邊。

請小業同學把其中一包鹽倒入中午喝湯的碗中,加入滿滿的水,請小業喝了一口…。

小業 :「哇! 超鹹的耶!」馬上把口中的鹽水吐掉。

這時候老師又請小業同學把第二包鹽倒入河川,請小業同學再喝一口。

小業 :「老師,只有微微的鹹。」

老師 :「你剛剛抱怨的那些同學,同學的作為就像是鹽巴,而你的心,就取決於要像碗一樣大,還是像河川一樣大,品嘗出來的結果,是鹹的難入口,還是微微的鹹,會因心量大小有所不同。」

反思

看不慣的事件就像鹽巴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,自己的做人處事方法,但有時候從「我」的角度去看,會和我自己的習慣互相衝突,所以會看不慣,也就不如「我」的意。

而那些看不慣的事情,就像是鹽巴一樣每天流進我們的心裡面,這時候自己心裡的容器大小就顯得很重要,如故事中的「湯碗」和「河川」的差別,品嚐裡面的水,卻有截然不同的味道。

鹽巴和水的本質沒有改變,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量大小。

川流是活水,所以會快速地排解開這些鹽巴,過一段時間就連鹹味都沒有;有別於湯碗的死水,只會越來越鹹。

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學習著如何去排解這些不如意,無論是「運動」增加腦內啡、「傾訴」作短暫的吐露、「閱讀」透過學習如何正向、正念…等等,每個人都有合適自己的方法。

所以放寬「心」的生活,讓心裡流淌的,是更美好的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