賣梳子給和尚

網路流傳一個有趣的銷售故事,有一家營運相當好的大公司,為擴大經營規模,決定高薪招聘業務主管,廣告一打出來,報名者雲集。

面對眾多應聘者,招聘經理說:「我們出一道實戰的試題,就是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。」

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,甚至憤怒! 出家人要木梳何用?這不明擺著拿人開玩笑嗎?於是紛紛氣憤而去,最後只剩下三個應聘者:甲、乙和丙。

經理交待:「以十日為限,到時候向我匯報銷售成果。」十天一到。

甲賣出1把

經理問甲:「賣出多少把?」
甲答:「1把。」
經理問:「怎麼賣的?」

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,遊說和尚買把梳子,不但沒有效果,還遭和尚的責罵,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,一邊使勁撓著頭皮。

甲靈機一動,遞上木梳,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,於是買下一把。

乙賣出10把

經理問乙:「賣出多少把?」
乙答:「10把。」
經理問:「怎麼賣的?」

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,由於山高風大,信眾的頭髮都被吹亂了,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:「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。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,供善男信女梳理鬢髮。」

住持採納了他的建議。那山有十座廟,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。

丙賣出1000把

經理問丙:「賣出多少把?」
丙答:「1000把。」
經理問:「怎麼賣的?」

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、香火極旺的寺廟、信眾絡繹不絕。丙對住持說:「凡來進香參觀者,多有一顆虔誠之心,寺廟應有所回贈,以做紀念,保佑其平安吉祥,鼓勵其多做善事。我有一批木梳,您的書法超群,可刻上『積善梳』三個字,便可做贈品。」

住持大喜,立即買下1000 把木梳。得到「積善梳」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,一傳十、十傳百,朝聖者更多,香火更旺。

不但創造需求,還賦予更高的價值,從物質層面提高到心靈層次,真的是銷售奇才。

華爾街之狼:「Sell me this pen.」

華爾街之狼:「Sell me this pen.」

這是在華爾街之狼影片裡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。

主角 Jordan 要求在酒桌上的損友們,將這隻筆賣給自己,毒梟說道:「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東西。」毒梟拿了一張紙給 Jordan :「麻煩幫我簽個名。」

Jordan 說:「我沒有筆。」
毒梟創造了 Jordan 的需求,需要跟毒梟買筆才能簽名。

iPhone 行銷

iPhone 行銷

Apple 不說 iPhone 核心晶片,搭配加速的處理器,而說晶片讓影片、滑網頁、玩遊戲更快更順暢。
Apple 不說 Siri 是整合自然語言技術,而說你想要有一個語音祕書,協助你查詢資料、打電話、傳簡訊嗎?
Apple 不說 照相功能是千萬畫素和高畫質錄像,而說有了 iPhone 你出遊的行李就可以少了相機和錄影機,能輕巧方便的紀錄生活。

這台 all in one 的小巧智慧型手機,你可能聽完忘了說不盡的功能,但你會記得擁有它,你會有更便利、更美好的生活。

還是不脫離創造需求,透過產品解決了我們的需求,置入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奇異點。當然 Apple 的本事不只這些,來看看這篇 你還在用產品做行銷嗎?了解他們販售和行銷多麼獨到的思維。

上述的三個例子,體會到在未理解客戶的需求前,不會作出任何推銷的行為,沒有需求就算你有供應,也不會有任何成交。

表面上看似是賣一根梳子、一支筆、一支手機,但實際上是在解決客戶的需求,所以今天產品小到一支筆,大到一棟樓,只要有需求,就有成交可能。

但更深層探討,還要劃分是否為「剛性需求」,例如:鹽、油就是「剛需」,使用頻率高,每天都需要攝取,非買不可。所以除了了解需求外,還需要從中了解客戶的使用頻率,當是他的剛需時,就大大的提高你的成功率!

知識型販售沒有實體! 怎麼辦?
Photo by Justin Lim on Unsplash

知識型販售沒有實體! 怎麼辦?

我自己本身是販售專業技能:「設計」,設計、創意、專業知識,不像實體產品一樣,客戶只能用過往的作品或是案例作為依據,但客戶要如何看著和自己不相關的產業案例,想像套用在自己身上的成品呢?
基本上銷售不脫離下面的步驟:

1.聆聽

與客戶對談中抽絲剝繭,聆聽最深層的需求。

2.了解客戶

深入了解公司歷史、商業模式、產業競爭對手、同行中面臨的共同問題…等等。

3.抓出痛點

找到客戶痛點帶出需求,有甚麼是我們的專業可以解決,或是協力廠商可以解決。

4.溝通、制定解決方案

依照需求制定解決方案。

5.產生信賴

無論利用自己專業或以顧問形式協助解決問題,成功排除困難產生信賴感。

6.回饋報酬

解決問題後,收取報酬。

「供需法則」是經濟的基本,也是商業行為運作的模式,但當供給的管道多了,要如何做出差異化,就要各顯神通,當然最理想是脫離「紅海」創造「藍海」,這也是經商最為有趣的地方。